2025年安聯全球老年年金報告 是履行所言的時候了

2025年安聯全球老年年金報告:是履行所言的時候了。(安聯人壽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安聯發布第三版《全球老年年金報告》。依據其專有的年金指標 ─ 安聯年金指標(API)針對全球71個國家的年金體系進行分析。此項指標是以三個基本要素為基礎:人口統計和財政狀況、永續性評估 (例如,財務攤還與提撥期限)、適足性 (例如,年金的涵蓋率與平準性)。並運用40個不同參數,評分範圍從1分 (不用改革)到7分 (急需改革),將所有參數加權總和,反映各個系統所承受的改革壓力。

所有年金體系的未加權總分為3.7。此分數顯示改革的壓力居高不下。與我們 2023 年的報告相比,明顯出現一些差異,且不是朝好的方向改變:上次的總分為 3.6。不過,並非每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像是丹麥、荷蘭和瑞典等少數國家的總體得分就遠低於 3,表現相當不錯。此須歸功上述幾國早早都制定永續發展的年金體系並且認真執行。

乍看到日本居然也榜上有名,令人驚訝,但日本從來就與其他國家不同,它堅持走自己的路: 將工作年限拉長,時至今日,65歲至70歲的高齡者仍有三分之一在職。放眼未來幾年,實際退休年齡預計將提高到 70 歲。以上所評比的國家中,另一組也是最大的一組,總分都低於 4,表示改革對他們來說是刻不容緩、需要立即進行,以確保年金制度免受人口變化的影響。這裡面包括馬來西亞、哥倫比亞和奈及利亞等許多發展中國家。他們面臨的問題往往不是年金體系本身的設計,而是制度的涵蓋範圍有限:未被涵蓋的非正式員工比例通常超過50%。因此,這些國家首要任務,是大刀闊斧地進行勞動市場改革,為建立全方位的年金制度奠定基礎。否則,體系本身將成為加劇不平等的另一個因素。

最後,第三組年金體系包括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許多歐洲國家,這些國家的年金制度仍在最初期的籌資狀況踏步—現收現付體制仍然是主流,而且由於社會老化的速度十分快速,相應來說,改革的壓力也很大。

根據安聯的計算,光是歐元區年輕世代的年金儲蓄缺口,平均每年大約為3,500億歐元。這數目聽起來很嚇人—但只要儲蓄率上升0.25,就足以補平。安聯首席經濟學家 Ludovic Subran 表示:「X 世代需要更多的儲蓄,以確保他們老年的理想生活水準,此乃事實,爭辯無益。但事情不能只看一邊,即家戶為存錢所做的努力。將年金保障與資本市場的發展結合一起共同思考,才是重點。儲蓄累積的退休金一定要選擇未來可以成長、創新的投資標的才會獲利。這是克服人口變遷(以及氣候變遷)的重要關鍵。歐洲在這方面還須多努力。

《全球老年年金報告》分析的15個市場,有一個共同點: 每個社會皆迅速老化中。25年後,平均老年人口扶養比將從19%上升至43%。雖然絕對水準有明顯差異—在2050 年從寮國的14% 到香港的95%,不過無論哪國,相同的是,此比率必定於一個世代之內至少翻倍成長(唯一例外的是已經「老去」的日本)。

在此背景下,如何讓亞洲的年金體系免受人口結構變動影響已迫在眉睫。此地區的平均得分為 3.9 ,低於全球平均。但是針對改革,各國的需求不盡相同。以成熟市場好比日本、香港、新加坡或韓國來說,強化其年金制度的長期永續性益發重要。以開發中市場好比柬埔寨、印尼或寮國來說,鑒於其等人口依舊相當年輕,政府苦惱的是如何改善架構的適足性,怎樣引入和擴大雇主提供的職業完全提存制度以及民營企業為支柱。另一個挑戰是勞動市場的正規化,因為這些國家很大一部分的勞動年齡人口於地下經濟工作,沒有任何社會保障。同時,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問題:強制或最低退休年齡相對較低,未能反映平均餘命的增加。

台灣的年金體系總分為3.3。縱然在全球排名中屬於中段班,但它是亞洲最好的年金制度之一,特別是在適足性方面,歸功於高度的年金儲蓄。其致命傷仍是人口快速老化:未來25年,老年人口扶養比將從28%攀升至73%,成為全球最高的比率之一。因此,(進一步)提高退休年齡仍有討論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