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年伊始,為讓新竹市民擁有舒適的公車候車環境,新竹市政府自一百一十三年完成十座候車亭後,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再完成三座候車亭的增設,包括中華路四段「農會」、「中埔」及「中埔口」等站點,代理市長邱臣遠七日前往農會站候車亭,仔細檢視完工改善情況,並宣布竹市預計再新建二十座候車亭,加速打造幸福、友善且舒適的候車環境,並鼓勵市民多搭乘大眾運輸。
邱臣遠表示,今日視察的中華路車流量龐大且人行空間不足,行人在馬路上常面臨危險,市區公車農會站是學生往返火車站、香山高中、中華大學、元培大學、玄奘大學等重要站點,市府觀察到此站點的安全問題,並透過「中華路四段(中山路口)至中華路六段(內湖路口)道路環境改善工程」,全面改善沿線人行環境與公車候車空間,營造舒適、便利的候車環境,吸引更多民眾搭乘公共運輸。
邱臣遠指出,去年八月、他途經中華路四段發現非常多學生、民眾在這個路上等公車時,沒有空間也沒有遮蔽物,即責成交通處、工務處等相關單位進行初步改善,兩天內迅速完成一點五公尺的標線型人行道,並將候車亭規劃納入中華路四至六段道路工程改善,配合建置實體人行道及候車亭,改善竹市交通環境,落實人本交通願景。
交通處說明,過去竹市候車亭因量體較大,常因市區人行道寬度不足而無法廣泛設置,導致民眾候車時無法遮風避雨。為改善此問題,市府擴大建置候車亭,並參考其他縣市的設計,縮小候車亭量體,依現地條件設計不同形式的候車亭;若人行道寬度不足,則取消候車亭側板或採用反向式設計,以最少的人行空間完成設置,加速改善候車環境。
交通處表示,未來市府將持續向中央爭取候車亭建置經費,同時規劃集中式站牌取代旗桿式站牌,降低高度並放大字體,採用友善設計,貼近長輩的乘車需求,讓市民擁有便捷、舒適且安全的候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