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高等教育成績通膨問題近來引發討論,新竹清華大學校務研究中心以大數據分析二O一六至二O二三年逾二萬八千門專業課程,以難易度與投入時間為指標,將課程比喻為濃縮、美式、拿鐵等咖啡加以分類。研究發現,學業成績表現好的學生更願意選修需投入時間多的高挑戰性課程,而非為求高分選擇簡單課程,顛覆外界對大學生選課行為的猜想。
校研中心主任區國良表示、校研中心以「咖啡分類法」將專業課程分為四大類型,包括濃縮咖啡型課程:需投入時間最長,每周平均近五個小時,可充分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美式咖啡型課程:每周需投入約三個小時,學術挑戰性較高,要得高分不易,被當率也是四類中最高。拿鐵型課程:平易近人,近七成的修課學生自評認真學習,平均得分也是四類中最高的。可可拿鐵型課程:學習氛圍較輕鬆,每周平均需投入時間最少,學習的壓力也比較低。
研究數據也顯示,學業成績表現越好的學生,對於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的濃縮咖啡型課程、越表現出高度興趣。結果也顯示,以繁星管道入學比申請及指考入學的學生更願意選修高挑戰課程,繁星生選修濃縮咖啡型課程的比率達六點三,高於申請入學生的五點九八及指考入學生的四點九三,平均學習表現也優於其他管道入學學生,顯示繁星計畫確實達到預期效果。
清大校長高為元指出,校研中心的任務不僅是蒐集及分析數據,也為學校制定各項校務政策提供客觀的數據基礎,比如各項獎學金的發放標準等,各種創新的制度實施一段時間後,也會透過校研中心的研究調查來微調優化。
清大電機系大四生陳豐茂說,他跟同學選課時多半會同時考量學習效果與成績表現,「即使是較具挑戰性的課程,只要能學到紮實的知識,同學們還是願意投入。」陳豐茂上學期選修「積體電路設計實驗」,這門課每周都要投入大量時間,作業的比重也很重,但仍吸引許多同學選修,甚至出現加簽人數爆滿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