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十四日上午在市政府大樓舉辦「30華年,鳳凰涅槃一起慶重生」活動,由蔣萬安市長主持,表揚在緊急救護領域奉獻的消防人員、機關及團體。活動邀請多位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成功康復出院者與救護技術員重逢,感謝這些無名英雄的努力,並共同切蛋糕,象徵重生的喜悅。
蔣萬安市長在典禮中表示「一個完善的緊急醫療救護體系,是一座安全與進步城市的象徵。」他上任後,北市府持續推動緊急救護政策革新,積極提升OHCA患者存活率,並強化緊急救護人員的技術訓練。自一0四年起,台北市的OHCA康復出院人數穩定超過每年一00人,蔣市長任內已突破每年一五0人大關,急救成功率與康復出院率屢創新高,展現市府致力於打造「最會救人的城市」的決心。
此外,消防局在一一二年榮獲亞洲緊急醫療救護協會「最佳機構獎」,一一三年再獲「二0二四年EMS金梧桐團體獎」,展現卓越成就。回顧台北市緊急救護發展歷程,自民國五十七年開始執行緊急救護工作,初期僅有救護車及簡單的急救箱,人員也僅具基本急救知識,主要特點為快速出勤及迅速到達現場,並立即將傷病患送至醫院救治。直至八十八年六月一日,在消防局張博卿前局長推動下,率先成立全國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的金鳳凰專責救護隊,挑選優秀人員進行專業訓練並執行專責救護工作。
隨後,消防局與台大等大型醫院合作,推展雙軌制救護制度、線上醫療指導、派駐責任醫院研習救護技術、全面配置自動心臟電擊器、成立醫療顧問委員會、充實裝備器材及加強人員訓練等,使臺北市的到院前緊急救護達到先進國家水準。
消防局強調,自金鳳凰專責救護隊成立以來,台北市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創下許多全國第一,包括:辦理全國第一梯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成立第一個高級救護分隊、率先開放院前插管及給藥、推行重大創傷分級送醫機制、推動急性腦中風通報醫療整合計畫、建置全國第一座高擬真救護訓練空間及推動到院前十二導程心電圖傳輸計畫等。
近年來,也朝向救護服務數位轉型,建置「急重症整合系統」、發展「5G救護車視訊聯防」及運用AI技術於心電圖判讀上,在急救領域持續創新,讓臺北市緊急救護發展保持世界一流水準,成為各縣市仿效的對象。
在此次活動中,消防局特別邀請二名OHCA康復者親臨現場,向救護人員獻花致謝,場面感人。多位康復者表示,正因消防人員與醫護團隊的即時救援,他們才能重獲新生,與家人團聚。
最後,蔣萬安市長與消防局同仁、康復者及家屬共同切蛋糕,象徵生命的延續與重生的喜悅。他強調,這些成功案例不僅是對消防局、衛生局及急救責任醫院的最大肯定,也將激勵所有救護人員持續精進專業。未來,台北市將持續提升急救服務品質,運用大數據及AI科技,優化急救體系,讓台北市成為更加安全、宜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