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極受民眾青睞的農事學堂活動,今年特別推出農作學識、環境教育、生態觀察、米食體驗、親子露營等一系列深具文化意義的體驗活動,二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也首次規劃露營及蒔田(插秧)活動,吸引近二百位民眾親子參與,從中認識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精彩文化,場面十分熱絡。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表示,二天一夜的「蒔田體驗趣.夜宿生態博物館」活動一推出就受到民眾的青睞,開放報名短時間內即額滿;二天的活動課程多元豐富,安排有故事姊姊講禾的故事,以及讓民眾自己動手製作米食點心,還有大小朋友一起到田裡玩泥巴遊戲,享受與土地最直接的接觸體驗;夜間更安排生態觀察,尋找夜行昆蟲、蛙類、甚至還有機會一探神秘客-貓頭鷹。
另外,六堆客家園區往年皆種植白米,今年則改種植台梗糯三號圓糯米,讓民眾更瞭解客家各項常見的粽子、湯圓、粢粑、鹼粽、甜酒釀、粄食等傳統米食最主要的米種成分。

而蒔田體驗趣活動的重頭戲-蒔田(插秧),傳統蒔田過程亦不馬虎,園區人員率領民眾先行祭祀土地伯公,也由小農說明蒔田應注意事項,讓參與者在體驗過程中均能獲得客家文化感受的收穫,而民眾的農事參與也展現出六堆客庄特有的交工(農夫相互協助)文化,並於農忙之後品嘗客家仙草、湯圓甜品,藉以慰勞自己辛苦勞動的心靈,在蒔田體驗過程中更從中教導民眾一些簡單的客語詞彙,讓民眾進一步認識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