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教練挺四接?守護外木山小組聲明回應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四接環評大會前夕,一群潛水教練公開表示支持四接創造東北角下一個熱門潛點,又能同時解決供電問題;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共同發表聲明,強調海域開發對生態的衝擊,不會只發生在填海區,填海區周邊的生態也會受到工程及LNG船進出的影響。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協和電廠目前僅剩共一百萬瓩的三、四號機運轉,且因空汙管制、燃料成本及機組老舊常需停機維修,使用率極低;沒必要改建為裝置容量增為二點六倍,發電量增為六至八倍的大型火力燃氣火力機組,而應將龐大的開發費用,轉用在於北東地區推動節能及再生能源等,無須在保育區填海造地的替代方案。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說,在專家審查會議中,中央研究院陳昭倫研究員指出,外木山海域擁有台灣少有完整的非礁型珊瑚生態系,是台灣海洋生物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很重要的過渡帶,而外木山海域的珊瑚生態系是北部海域目前僅存最完整的的區域,其中保留非礁型珊瑚生態系的特有軸孔珊瑚種類最多,而填築區的沙地亦是支持外木山健康珊瑚生態系的重要棲地,完整保留外木山原有的珊瑚生態系、岩礁生態系以及沙地生態系的功能性與連通性,才是確保外木山海域整體海洋生態系健康唯一的方法。

基隆鳥會常務理事鄭暐指出,全球開發中的國家正力挽狂瀾拯救生物中樣性,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達成歷史性協議,要在二0三0年前保護百分之三十的陸地及海洋,而台灣卻是要在水產動植物保護區填海造地,填海造地損失的不僅僅是填區的海洋生態,海洋生態系是整體,已經有研究指出填海造地對周圍海域的魚卵仔稚魚都會有損傷,面對的代價不僅是填區的海洋生物,是加速漁業資源枯竭,更是海洋生態系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