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食藥署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消基會擔憂狂牛症風險仍在,呼籲若仍開放,消費者有知悉權,應標示月齡,以利消費者安心選擇。
食藥署日前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取消三十個月齡以下牛隻才能進口的限制,未來擬將開放日本全牛齡進口。預告評論期六十天。
然而,消基會七日質疑「風險仍在」,表達反對;食藥署當天即回應,從實地查廠、風險評估到書面審查都相當完備,若不相信甚至負面看待專家專業,不是國人之福。
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九日表示,目前還在預告期,消基會發現公告的草案並未明確解釋為何要進行修正,衛福部應清楚說明修正原因及背景,也不能在沒有公布查廠結果,沒有任何公告訊息前,突襲式公告意欲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
消基會執行董事吳榮達說,消費者有知悉權,資訊應充分揭露,應標示月齡以利消費者安心選擇。
消基會表示,有媒體報導指即將推動台日經濟夥伴協定(EPA),此舉有犧牲消費者健康換取經濟發展之嫌。陳雅萍表示,若食藥署認為標示月齡,有違反貿易規定之虞,應清楚說明違反了什麼條文及內容,畢竟資訊充分揭露,消費者才能安心。
對於消基會何以稱日本狂牛症風險仍在,消基會說明,因為日本自二00一年發現狂牛病起,已有十例以上,且潛伏期有十年,又通常發生在五歲以上牛隻,過去才會有三十個月以下月齡的限制,如果開放全牛齡牛肉進口,消費者仍有可能透過食用「被狂牛症病毒感染的肉類」而發生海綿樣腦病變,即人類「庫賈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