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國父逝世一百週年紀念 他點燃的光正從臺灣向世界照耀

 

社會觀察家陳濬培說,國父的理想在臺灣延續,臺灣的民主發展也讓世界看到,守護民主莫忘初心。(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三月十二日植樹節即將來臨,而這天更係國父 孫中山先生逝世一百週年的紀念日,今日生活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子民,享有的各項自由,其開創者就是孫中山。社會觀察家陳濬培說,國父用生命點燃了一盞燈,照亮一條中國走向現代的道路,而這道光,正從臺灣向全世界照耀。

陳濬培表示,當時,國父意識到中國的病根不在個體,而在整個社會體制與民族精神的病弱。於是,他放下手中的藥箱,拿起革命的旗幟,決心以更宏偉的方式「救中國」。第一步是從海外尋找希望,他前往香港、日本、美國,向世界學習,吸收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並在一八九四年成立興中會,希望用革命來改變中國,辛亥革命爆發,清朝土崩瓦解。

一九一二年,他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為了國家的統一,忍辱讓位於袁世凱。但中國並未步入民主共和,而是陷入軍閥割據的混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不只是孫中山的遺言,更是他一生的縮影。他不只是一個推翻帝制的革命家,更是一位思考未來的建設者。

他提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希望中國能擺脫封建制度。構想未來的經濟發展,寫下《建國方略》,規劃鐵路建設、工業發展,希望中國能趕上世界的步伐。他的夢想來不及實現,一九二五年,他在北京病逝,臨終前仍反覆叮囑「和平、奮鬥、救中國。」這不僅是他的遺言,更是他一生的總結。

孫中山的思想在中國大陸因戰亂與政權更迭而無法全面落實,他的理想在臺灣延續,臺灣的民主發展也讓世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