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境活珊瑚覆蓋率提升10%

 

潮境二點0實施後,水下珊瑚群聚不再發現被漂錨撞擊的坑洞。(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潮境海灣保育有成,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多年來持續監測基隆市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的海洋生態,二0二四年監測結果顯示,人為破壞珊瑚的跡象明顯減少,潮境保育區水深十公尺處的活珊瑚覆蓋率達百分之五十三點一三,較二0二三年同期的百分之四十三點一三顯著提升,每一百平方公尺範圍內觀察到十隻蝶魚,為二0一八年以來的最高值。

儘管仍發現漁網、釣線或其他垃圾纏繞珊瑚,但未觀察到遊憩活動直接造成的珊瑚損害或漂錨造成的珊瑚損害,顯示保育區二點0的相關規定已顯著提升環境保護成效,證明保育區的總量管制措施奏效,有效維護海洋生態。

二0二四年雖然有珊瑚白化現象,幸好範圍沒有太大,最終都能恢復。(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自二0二三年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成立「潮境珊瑚保種中心」,與陽明海運合作推動「陽明海運珊瑚海復育計畫」,致力保存北台灣珍貴的珊瑚物種,培育可供未來復育的珊瑚群體,並推廣將海洋保護落實於每日生活中的海洋環境教育。然而,遊憩人潮的增加對保育區生態系帶來衝擊,過去曾觀察到人類活動導致的生態破壞,例如浮潛活動未妥善固定錨定水面浮球用的重鎚,重鎚成為漂錨砸破脆弱的珊瑚。

基隆市政府於二0二四年四月一日啟動潮境保育區二點零計畫,擴大保育範圍,透過科學監測、環境復育及公民參與,以及強化環境保護措施,並推行每日遊憩承載量管制、證照制度及每年十一月至隔年三月的休養期,確保生態資源的永續利用。第一年已經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有助於未來海洋生物多樣性提升。

海科館代理館長王明源表示,海科館將持續攜手社會各界,共同推動海洋保育,讓潮境保育區的成功經驗拓展至更多海域,打造永續發展的海洋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