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導致頭臂靜脈阻塞 台東馬偕血管介入新技術成功放置支架

 

長期洗腎的劉阿嬤因頭臂靜脈阻塞,邱威儒(右一)和李明峰(左一)醫師,以血管介入新技術成功放置頭臂靜脈支架,也是台東第一例成功個案。(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住太麻里鄉香蘭的七十九歲劉阿嬤,長期洗腎導致頭臂靜脈阻塞、手臂腫脹,台東馬偕心臟內科醫師邱威儒邀請高雄榮總醫師李明峰,一同以血管介入新技術,成功放置頭臂靜脈支架,也是台東第一例成功個案。

劉阿嬤因頭臂靜脈阻塞,為保持良好洗腎效果,需每月到心導管室反覆進行氣球擴張術,十分辛苦。台東馬偕半年前引進週邊血管內超音波,幫劉阿嬤向健保署「事前申請」靜脈支架,成功放置頭臂靜脈支架,如今已不須每個月進行氣球擴張術,減輕病人痛苦及舟車勞頓。

邱威儒指出,洗腎患者透析一年至少得忍受三百多針,常會有廔管阻塞或狹窄的併發症。廔管狹窄到一定程度就會降低洗腎效率,也可能讓洗完腎拔針後的針孔較難止血,甚至如果完全阻塞,就會無法進行血液透析,醫療新技術讓廔管得以維持通暢。

 

醫師邱威儒指出,放置頭臂靜脈支架,血管介入新技術讓廔管得以維持通暢。(記者鄭錦晴攝)

血管介入特點是直接深入血管內往外看,特別是慢性靜脈阻塞、深層靜脈血栓或透析通路中央靜脈狹窄患者,週邊血管內超音波能清楚提供血管管壁大小深淺影像,來決定置放支架的大小,確保血管內治療更精確,降低併發症風險,提升治療效果。

為推廣血管介入治療最新技術,台灣介入放射醫學會也於十五日選在台東馬偕舉行春季學術研討會,期提昇台東介入放射醫學診療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