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取消自由學區 教育局:若執意讀非學區學校 家長可遷戶籍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取消自由學區,教育團體擔憂,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取消自由學區,只會加速偏鄉學校萎縮,甚至滅校。教育局表示,取消自由入學、回歸戶籍所在的基本學區學校,或選擇共同學區內的其他鄰近學校入學,並未限制家長遷移戶籍。若想就讀非學區內學校,仍可將戶籍遷至想就讀的學校學區。

南市教師會暨教育產業工會指出,總統賴清德在二0一0年台南市長任內,承諾不會廢除任何國民中小學,並提出百人以下學校學雜費補助、擴大自由學區校數等政策,希望促進教育公平。但現階段教育局決策卻與當初的方向大相逕庭,讓許多學校面臨招生衝擊。有家長反映,市府未事先充分溝通,就宣布取消自由學區,讓仰賴自由學區的家庭陷入困境。原本可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現在卻只能被迫接受劃定的學區。

教育團體擔憂,取消自由學區政策恐讓資源過度集中於少數學校,造成城鄉差距擴大。教育資源已經分配不均,取消自由學區後,將加速偏鄉學校萎縮,甚至滅校,近年投注於這些學校的大量經費、資源也形同浪費。希望市府重新檢視該決策,未來政策制定過程中,也應納入家長和教育界的聲音,確保學生的受教權益。

教育局說明,根據近十年行政區內自由入學學校新生入學數據分析發現,原本希望小校透過自由入學增加學生數,或拉近城鄉差距的效果並未出現。相反的,自由入學卻強化了行政區內小校之間的競爭,造成某小校新生增加,鄰近小校卻減少的情況。某小校強、鄰近小校弱化,不僅導致小校生源不穩,零和競爭的結果,也不利於行政區內小校正常發展。

教育局強調,教育決策隨時間遷移、環境變化而調整是必然現象。經過多次學區調整會議、近十年新生入學數據分析與自由入學效益評估後,才決定取消自由入學,回歸學區制就近入學精神。教育局規劃多項新生入學配套措施,確保家長教育選擇權,降低對學校的衝擊。已就讀該校學生不會受影響。已有兄姊就讀該校的弟妹仍可自由入學。家長若在該校學區內工作,也可用工作證明取代戶籍讓子女入學。若想就讀非目前設籍所在的其他學校,仍可透過遷戶籍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