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推動水環境管理及水質保護,連續第二十年獲環境部「水汙染防治考核」特優。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這顯示市府在水質環境管理方面的卓越成效。
環保局說明,市府在汙染整治策略中,針對汙染源稽查管制採取「列管對象查核」、「許可審查管制」和「加嚴放流水標準」三大策略。列管對象查核方面,採取分級專案管理,根據風險程度訂定不同的稽查頻率,目前已列管六百四十七家對象。許可審查管制則確保列管對象操作或管理廢水及汙水處理設施時,確保許可資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
為精進水汙染管制,市府公告「新竹市客雅溪及其支流與三姓溪及其支流加嚴放流水標準」,以及「香山灌區廢(汙)水總量排放管制方式」,對放流水中的重金屬排放濃度加嚴至原標準的一半,目前共有一百一十一家管制對象,在水質持續改善的同時,水體生態也日益豐富,原本棲息於海口的鳥類逐漸出現於上游,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即可親近並感受生態之美。

環保局指出,另一項軟實力策略是推動長達二十二年的水環境巡守隊,巡守隊型態多元,涵蓋鄰里、學校及企業,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成功扎根並守護水體。現有三十七隊、六百六十名隊員,守護水體長度達五萬三千七百二十三公尺,整體巡守水體的涵蓋率接近百分之百。一一三年巡守隊共計巡守一萬三千八百七十五個小時,通報髒亂點四十一件,清理水體垃圾達三十九公噸,並進行水質監測三百七十次。
環保局表示,硬實力的汙染整治策略則包括水質智慧監測及汙水淨化,市府在頭前溪、客雅溪及香山灌區設置了七處自動水質監測系統,並持續妥善操作與維護「礫間接觸處理設施」、「人工濕地」和「汙水截流站」等三大類共計十處水質改善設施,設施包括南門溪礫間接觸處理設施、柯子湖與溪浦子二處人工濕地、以及客雅溪流域的七處汙水截流站,加強了汙水的淨化,每日平均汙水處理量達三萬五千三百九十五公噸,並成功削減水體中的氨氮每日達三千三百二十六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