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電動車火災搶救演練震撼登場 建立搶救戰術SOP

消防人員利用熱顯像儀器觀察鋰電池組『熱失控』引發的連鎖反應,使用滅火毯、接上水線、浸泡鋰電池等,進行搶救演練。(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電動車近年在台灣的數量持續成長,但是一旦發生火災,因其燃燒特性、難以撲滅,以及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度,都讓人對其安全性產生疑慮,根據交通部資料,一一三年全國純電動車新車領牌數已達三萬八千二百八十輛,新竹市為科技重鎮,隨著電動車市場的蓬勃發展,鋰電池火災成為消防救援的新挑戰,為強化應變能力,新竹市消防局攜手台灣中油,在新竹供油中心舉行「一一四年強化電動車鋰電池實火訓練」,透過實境操演及專業課程,強化消防人員對鋰電池火災的應對技術,為民眾安全再添防護盾。

消防人員利用熱顯像儀器觀察鋰電池組『熱失控』引發的連鎖反應,使用滅火毯、接上水線、浸泡鋰電池等,進行搶救演練。(記者曾芳蘭攝)

消防局表示,此次訓練突破傳統模擬演練框架,採取真實鋰電池燃燒測試,讓消防人員深度掌握鋰電池火災的動態特性,訓練課程涵蓋最新國際滅火技術,包括水冷降溫、浸泡法及滅火設備應用等,並由專家講解鋰電池火災的擴散機制及應對策略,因應電動車輛未來使用趨勢,消防局已在近年完成採購「電動車底盤水霧防護器材」、「電動車緊急插頭」、「消防機器人」,以及天公壇所捐贈的「電動車電池滅火系統組(穿刺滅火裝置)」,提前規劃滅火裝備,以提升電動車火災的搶救專業。

消防人員利用熱顯像儀器觀察鋰電池組『熱失控』引發的連鎖反應,使用滅火毯、接上水線、浸泡鋰電池等,進行搶救演練。(記者曾芳蘭攝)

消防局指出,鋰電池火災具有高熱量、復燃風險高的特性,一旦發生火警,傳統的滅火方式可能無法立即奏效,因此市府攜手台灣中油公司辦理演練,建立標準作業程序(SOP)。自消防局受理報案起,除派遣轄區分隊外,更加派配置電動車專用搶救器材的分隊聯合出勤,並通知轄內電動車業者派員至現場提供專業諮詢,在第一時間即進行最佳化的調派機制。

此外,消防局在電動車搶救戰術中,利用防汛期間所購置的擋水板、在電動車四周架起並圍成一圈,隨後再進行加水,形成一個小水池,如遇上電動車起火復燃,不但能有效冷卻降溫滅火,還能達到省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