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館「聖堂光影」 透過傅義修士的教堂建築見證生命交會的故事

 

由天主教白冷會與史前館共同策展的「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於史前館康樂本館第二特展室開展。(文化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十月七日,於康樂本館第二特展室推出由天主教白冷會與史前館共同策展的「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二十一日開幕式先由遠在瑞士的神父葛德預錄影片遙寄祝福,隨後由都蘭天主堂聖詠團為特展獻唱詩歌揭開序幕。

包含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教廷駐台大使館代辦馬德範、天主教花蓮教區主教黃兆明、白冷會修士歐思定、都蘭天主堂教師楊贊妹、監察院委員浦忠成、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王長華、國立台灣史前文化館長蔡政良及此次協力策展的部落天主堂族人等出席開幕。蔡政良與歐思定共同敲下響鑼,宣告「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正式開幕。

徐宜君表示,白冷會與傅義為台灣東部地區無私的奉獻,更捐贈珍貴的手稿給史前館典藏,讓大家可以透過展示,了解白冷會如何透過建築傳遞信仰,見證其跨文化與跨族群的重要貢獻。教堂建築呈現與土地深刻的連結與意涵,更佐證他們為台灣所做的努力與奉獻。

蔡政良指出,史前館以重現、復振與再生為取徑,希望扮演台灣史前、南島歷史、社會、環境與文化的樞紐角色,並希望透過創新與趣味體驗的方法,啟發人們探索與反思台灣在世界上的定位。

史前館表示,「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不僅是一場靜態的展覽,更是一場與歷史與人群對話的體驗。回望白冷會與當地族群的傳教歷程,這些教堂不僅改變當地的地景,也深刻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與文化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