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廖修平90大展」22日在國美館舉辦開幕式,展出內容以「求藝歷程」、「創作過程」、「教學與推廣」3個主題區,呈現廖修平橫跨版畫、油畫、雕塑等多元媒材創作,並透過不同面向切入,帶領觀眾深入瞭解這位戰後時期重要的資深藝術家,今年恰逢廖修平90歲生日,更具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特別感謝廖修平將如此重要的回顧展放在國美館,以及對版畫藝術的卓越貢獻與推廣,包括創立版畫學會與推動「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李靜慧提到,國美館自2018年以來,透過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政策,積極推動藝術史研究與資深藝術家展覽,如江明賢、黃才郎及莊普等重量級藝術家。文化部未來將與全國美術館合作,攜手將台灣美術推向國際,打造「藝術福爾摩沙」時代,讓台灣藝術發光發熱。
國美館長陳貺怡指出,廖修平不僅是「台灣現代版畫之父」,其油畫與立體作品也極具藝術價值,曾於巴黎著名的「十七工作室」學習,這間著名的版畫工作室曾有畢卡索、馬蒂斯、夏卡爾等世界級大師在此創作,廖修平憑藉卓越技術與東方元素融入版畫,獲得創建者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的讚賞。廖修平也是「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的創立推手之一,此展自第11屆起由國美館主辦,即將邁入第22屆,成為全球歷史最悠久的版畫雙年展之一。此次回顧展不僅展現廖修平在國際間的成就,更彰顯他在台灣版畫藝術的卓越地位。
藝術家廖修平表示,他一生的藝術創作歷程,從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美國紐約,再回到台灣師範大學服務,自己在教學中始終鼓勵學生自我學習與嘗試,不拘泥於老師的指導,培養創作的自主性。廖修平特別感謝各界藝術朋友的支持,展覽不僅呈現其版畫代表作,也包括油畫與其他類型的藝術創作,期望藉此機會讓觀眾全面了解自己多元的藝術創作歷程。
國美館表示,廖修平1936年生於台北,自年輕時便顯示出非凡的藝術天賦,1955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學習,在學期間的作品屢次入選美展,逐漸奠定了在藝術界的地位,並逐步探索不同藝術領域,而其1960年代前往日本及法國留學的經歷,則奠定日後以版畫創作為主的堅實基礎。廖修平善於將東方美學與現代藝術語言相結合,並在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中,展現出濃厚文化底蘊與深邃的思想內涵,從早期《人體與風景系列》到最新《吉慶系列》作品,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個人風格與探索精神,並反映對人生、自然及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思。
除了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廖修平在藝術教育領域也有卓越的貢獻,自1973年起回到台灣師範大學任教,引領及培養新一代藝術家,被譽為「台灣現代版畫推手」及「版畫師傅」,出版的《版畫藝術》一書,成為許多藝術工作者的重要參考資料,促進版畫技法的普及和提升;而除了投入台灣的版畫教學,廖修平還將藝術理念帶到中國與日本等地,始終堅持藝術的創新與傳承。廖修平曾說,「選擇了藝術,這是一條孤獨又漫長的道路,沒有捷徑,要以堅毅的信念,懷抱熱情及理想,持續不斷地走下去」。
「廖修平90大展」不僅透過13個風格鮮明的創作系列精選作品,回顧廖修平長達數10年的藝術生涯,更首次公開展示他最新創作《吉慶系列》作品,展現出不斷突破自我、追求藝術極致的精神。此外,規劃「教學與推廣」主題區,呈現其一路走來在教學推廣領域的重要影響力,邀請民眾即日起至6月29日展覽期間,到國立台灣美術館一同見證這位藝術巨匠的非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