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埃及聖䴉又稱埃及聖朱鷺、巫婆鳥,原為古埃及智慧之神托特的象徵,卻因人為管理不當,自私人野生動物園逸出後,在台灣野外大量繁衍,數量一度高達數萬隻,對本土生態造成嚴重威脅。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一0八年起推動獵槍移除計畫,整合各分署、原住民獵人及專業野生動物控制團隊共同努力,如今估計野外族群已減少至不足百隻。
然而,經過多年淘汰存活的埃及聖䴉更具高度警覺性,甚至能辨識移除人員的穿著,讓移除行動更加困難。為此,宜蘭分署持續精進策略,除了擴大巡查範圍及頻率,並在鳥類熱區如關渡、社子島設置誘引站(提供廚餘及魚雜)、布設假鳥與陷阱,並搭配自動相機監測,以掌握鳥群動態。埃及聖䴉為大型鳥類,身長六十五至八十九公分,展翅可達一一二至一二四公分,特徵為白色羽毛、黑色彎曲喙與黑色腳部。其食性與鷺鷥科鳥類相近,常見於紅樹林、農田、河口泥灘地與廢棄魚塭等地。
目前埃及聖䴉在台灣的分布已相當零星,宜蘭分署呼籲民眾若有目擊,可至「外來鳥種埃及聖䴉防治宣導」粉絲專頁,加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埃及聖䴉通報站」進行回報,即可獲得精美小禮物,共同守護台灣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