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近日有基隆巿教育處第一線承辦人員向基隆巿議員張之豪陳情,提到「同一份公文,最多被退了六次」的荒謬現象。張之豪表示,教育處目前分為六大科室,每一位承辦人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為學生服務,但這一年多來,基層人員卻面臨同一份公文頻頻被退回的窘境。
張之豪替公文頻被退的教育處基層人員抱屈,一次退文說這個不清楚,改好了;第二次突然又說漏了一段;第三次又跳出另一個意見。每一次退文,就是一整份文再跑流程,再報核、再修正。承辦人白天跑業務、晚上加班修文,還得默默承擔「怎麼那麼慢」的壓力。質疑這樣是提升行政品質,還是打擊士氣?是行政審慎還是職場霸凌?
張之豪強調不是反對嚴謹審核,但「一次講清楚」不是基本要求嗎?同樣內容反覆修,讓第一線的人耗盡心力,甚至質疑這是不是在消耗基層、上對下的權力展演?如果審核者是能力不足,應該檢討拔擢標準;如果是刻意壓迫基層,就必須有人負起責任。行政效能不是靠退文次數堆出來的,市政也不是靠磨耗同仁來推動的。
張之豪正式發文給教育處,並同步在臉書貼文,請處長出面說明,也請市長面對問題、保障基層。二十七日教育處在貼文中回覆,教育處有個案單據造假。教育處指出,教育處公文審核流程,經科長、副處長、處長核章後,至市府會辦或陳核,若有經費數字不符、法規不符,或與事實不符的重大錯誤,則需核退修正。教育處指出,經查,近日多次退文的案件,為單據造假致無法核對,涉核銷不實,已由市府政風單位查處釐清。
張之豪強調,他關注的是「通案」。從二月到現在,教育處幾乎每個科室的公文都在「被退件地獄」中來回折返,有人說退五次已經是低標,一份公文改三次、五次、七次都很常見,質疑行政效率何在。希望教育處正視流程問題,給第一線一點呼吸空間,不要再讓基層人員耗在無止盡退件循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