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隨著天氣轉熱,清明節即將到來,花蓮縣政府一日表示,民眾至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或田間工作時,注意保護自身安全,倘被蛇咬也要保持冷靜,牢記「五要五不」原則及盡速就醫。
花蓮縣政府表示,民眾可以透過加強預防措施,例如從事戶外活動前先打草驚蛇,並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勿亂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避免被蛇咬傷。若不慎被蛇咬傷,請保持鎮定,儘可能辨別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甚至可以用手機拍下,牢記「五要五不」並盡快就醫。
花蓮縣政府表示,所謂五要:一、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二、要記毒蛇外觀特徵。三、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四、要包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五、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
花蓮縣政府表示,五不要:一、不割開傷口,避免感染。二、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三、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四、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五、不延誤就醫,耽誤治療時機。
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蛇是食物鏈中高階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捕食控制老鼠等小型動物的重要角色,花蓮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被蛇咬傷後及時注射正確的抗蛇毒血清,是保住性命之關鍵治療。
陳淑雯表示,目前花蓮負責蛇毒血清儲備最齊全的單位,北區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南區為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另外,民眾也可上網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系統」取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