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面對美國前總統川普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將自九日起對台灣進口商品課徵百分之三十二高關稅,行政院緊急編列新台幣八百八十億元支應產業紓困與轉型。學者五日表示,補貼措施具短期效益,但無法根本消弭台美貿易順差問題,政府應進行結構盤點與轉型調整。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指出,八百八十億元預算可作為短期因應,但難以根治順差失衡問題。他表示,政府應儘速盤點台灣出口產業體質與對美出口結構,重新調整經貿策略。尤其農業部門保護程度高,美方長期不滿台灣高關稅與檢疫標準形成非關稅障礙,恐成下一波壓力焦點。
邱達生指出,台灣應審慎評估擴大採購美國能源與農產品的可能性。他也提到,川普政策核心在於打造「Mega供應鏈」,強化北美及友好國家經濟整合,對於仍掌握高階晶片生產的台灣,可能僅有短暫豁免。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則指出,美方關注的是長期貿易逆差,而非單一課稅。他提醒,單靠國內補貼與紓困措施無法打消美方疑慮,若未能有效說明,反可能被認為是經濟操控或變相保護主義。
張國城說:「補助國內產業是否真能平衡對美順差,需審慎評估。」
他強調,台灣應擴大對美採購、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才可能緩解壓力。他也提醒,將台積電作為談判籌碼並不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