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進白忙一場 中型集團恐重傷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報告,台灣中型集團早在二0一八年開始進行西退轉南進,陸續在東協國家布局,但近期受到美國關稅戰打擊,所受影響比大型集團更大,預期二0二五、二0二六年將是中型集團艱困的兩年,喊話政府給予必要救濟措施,產業公會也應開會找出應對方案。

根據CRIF最新發布的二0二五年版二百五十中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結果,一向具有成長型集團特質的中型集團,在美中貿易戰後顯得欲振乏力。中型集團二0一八年至二0二三年間營收成長率,二0一九年、二0二0年及二0二三年出現三度衰退,可看出美陸貿易戰以來,中型集團的成長陷入瓶頸。

自二0一八年美陸貿易戰開打,中型集團就開始作西退轉南進轉型的準備,CRIF指出,集團一方面在中國大陸投資家數下滑,另一方面在東協十國投資持續上揚。但目前在東協十國成立的企業中許多仍在初期營運期,正要進入營運軌道時,卻面臨美國的對等關稅戰,東協國家也首當其衝。

CRIF表示,中型集團對關稅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國家,設立的分子企業家數分別為越南一百零一家、柬埔寨二十八家、緬甸五家、寮國二家,合計占全體東協分子企業三百四十一家的百分之三十九點八八,若加計對等關稅達百分之三十二以上的泰國六十六家、印尼二十六家,合計家數達二百二十八家,占全體家數的百分之六十六點八六,其中,除了印尼的對等關稅率與台灣同為百分之三十二,其他五國的對等關稅率都高於台灣,成為重災區。

CRIF呼籲,中型集團更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當地的資訊作為營運決策依據,並給予必要的救濟措施。各產業公會及產業智庫則應召開產業因應會議,找出應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