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九日表示,美國課徵高關稅對台灣影響甚大,桃園需密切注意三項衝擊。首先,部分產業因為毛利不高,明顯低於百分之三十二關稅,可能帶來較大衝擊;其次,也有部分產業雖然短期內客戶不會輕易轉單,但可能會被客戶要求共同分擔關稅成本,因而影響台廠獲利能力;第三,部分產業也可能因為關稅影響出口訂單,或是促使桃園廠商轉向海外生產。
張善政主持市政會議時提到,桃園為全台最大工業城市,成為受到此波關稅影響最鉅的城市之一。市府除了在第一時間擬定緊急紓困、數位轉型、產業鏈重組及搶占全球技術前沿等四大因應策略;亦由經發局偕同勞動局、社會局及農業局等局處成立「關稅衝擊聯合因應小組」,全力協助在地產業及勞工因應關稅挑戰。
張善政表示,目前部分國際布局選項,若關稅高於台灣,遷廠難度仍高。另一方面,美國長期以來的經濟結構已非製造業導向,企業設廠亦非長遠之策,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共同思考推動人工智慧與網路產業的創新發展,突破傳統產業受限於關稅的困境。
市府表示,依據經濟部統計,我國對美國出口前二十大產品集中於資通訊產品、汽車零組件、金屬扣件、塑膠製品等。其中,顯示卡、伺服器、筆電、靜電式變流器、其他汽車零組件、車燈、其他車輛車身零組件、其他網通設備零組件、鍋子槽桶器具等九項產品高度倚賴美國市場,對美國出口占其全球出口超過百分之五十。
對照桃園主力產業,與台灣對美國出口前十大產品高度重疊的產品有五大產業,包括「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與「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總產值合計占桃園製造業產值百分之六十七以上,受關稅衝擊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