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信仰與建築的時光之旅 宗博館天主堂特展開展

位於台南市後壁區的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今年二月閉館整修,圖為該天主堂幽靜的庭院。 (宗博館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持續致力於宗教對話,即日起至八月卅一日推出「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特展,以「人們因此而有盼望」為主題帶領參觀民眾走入台南後壁稻田間承載百年祝福的天主堂,揭開信仰、建築與土地交織的美麗篇章。

宗博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顯月法師表示,宗博館創辦人心道法師認為,台灣數十年來持續安定與繁榮,宗教展現了關鍵力量;宗博館是交流的平台,透過展覽與活動,讓不同宗教展開對話,彼此學習、相互理解。這次「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特展是個起點,期待館方發掘更多台灣在地的宗教建築之美,與神職人員奉獻這片土地的故事,讓愛的種子不斷複製與傳遞出去。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興建於一九五五年,由德國籍神父楊森與當地居民攜手,打造四角錐尖塔造形的德國現代建築,展現宗教文化的建築之美,因長年受自然災害侵蝕,其主體結構已顯老舊,致教堂於今年二月閉館並啟動修復工程。

世界宗教博物館《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特展中西宗教界人士參與揭幕。 (宗博館提供)

在教堂閉館整修之際,宗博館特別接洽聯繫,策劃這次展覽,借展珍貴文物與史料,並獲得國立台灣博物館、台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及長短樹鄉村研究所協辦,將這座教堂的精神延續於展場之中。

展覽分為三大主題展區,錯落於宗博館兩個樓層,其中於七樓朝聖步道上「人們因此而有盼望」,展出楊森神父手寫的傳教日記、建設與宣教影像及建築模型;而在展示大廳的「稻田上的天主堂」,則展出建築設計師波姆的手稿設計圖像、早期聖堂屋頂上的十字架、修復剖面圖及模擬圖,呈現教堂與土地的緊密連結。

六樓生命之旅廳消失密室「光榮聖十字架」展區,展出聖髑、菁寮堂基督光榮君王十字架與教堂內擺設的長椅,邀請觀眾靜心凝視信仰的軌跡。

顯月法師表示,這次展覽不僅呈現宗教建築的藝術之美,更彰顯人與人、人與神、人與土地之間的深情牽繫,在紛擾不安的時代裡,一座教堂的存在,是信仰的避風港,也是歷史的見證者。邀請大眾前來透過建築與信仰交織的故事,一同尋回心中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