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座流星雨 22日晚劃亮夜空

千年天琴座流星雨將再現,二十二日晚上用肉眼就可見火流星盛宴。(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今年首場中型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將於二十二日迎來極大期,預計每小時可觀測六至十顆流星。這場源自C/1861 G1彗星碎屑的星雨,以火流星數量多聞名,活躍期自四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指出,最佳觀測時段為二十二日晚間九時至二十三日凌晨三時,待輻射點升起且月光影響較低時,只需選擇光害少的開闊場地,抬頭即能捕捉流星劃破夜空的驚喜。

市立天文館指出,天琴座流星雨是人類最早記載的星雨之一,據《春秋左傳》記載,早在民國前二六0八年(西元前六八七年)便出現「星隕如雨」奇景。被認為是人類對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紀錄。此外,科學家於民國前四十四年(頭六七年)確認其母體為「C/1861 G1撒切爾彗星」,成為全球首個溯源成功的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是每年固定登場的天文盛事,今年極大期落在二十二日,國際流星組織(IMO)預估「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為十八顆,但因光害與月光影響,實際肉眼可見約六至十顆。由於其流星體進入大氣層時的速度較慢,容易形成拖著長尾的「火流星」,亮度甚至可超越金星,觀賞價值極高。

天文館表示,此次流星雨輻射點位於天琴座「織女星」附近,二十二日晚間九時後隨輻射點升高,流星數量逐漸增加,直到二十三日凌晨三時下弦月升起前均適合觀測。天文專家建議,民眾可前往郊區、高山或海邊等光害較少處,避開月亮方向,靜待十五至二十分鐘讓眼睛適應黑暗,便能捕捉流星劃過天際的瞬間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