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林思銘委員二十一日回批公督盟根本就是綠色打手,立委委員在立法院是一人一票,怎麼可能靠他一張票,就可以「封殺」百件提案,這是政治抹黑,公督盟應收起政治鬥爭的雙重標準,還國會公正、公平與理性討論的空間。
林思銘表示,立法院程序委員會本質上是合議討論制,任何的決議,皆由各黨團所派定之程序委員會委員共十九人,每個委員一人一票,怎麼可能靠他一張票,就可以「封殺」提案,公督盟根本就在擾亂視聽。
另外,根據立法院議事記錄,本屆立法院第二會期自二0二四年九月至二0二五年一月止,共召開十七次程序委員會,請問如何在十七次會議中「封殺一百二十四案」?實屬荒謬至極。
林思銘指控,公督盟這樣刻意操作,是否故意忽略了整體黨團運作與集體決策的事實,假監督國會名義,實打擊在野黨行鬥爭之實?
他並質疑,公督盟所謂的「檔案」定義為何,是投下反對票,主張暫緩列案,還是依法提出議程刪除,是否將同一提案多次暫緩列案重複計算,若僅因林思銘是黨團幹部,便將所有決議責任一股腦推給個人,這難道不是典型的邏輯跳躍與造謠抹黑的政治操作。
他說,自詡為公民監督機構的公督盟,揭示國會問題,理當有積極意義,但是否也應秉持客觀及中立,是否也應該了解立法院各個委員會的運作方式。
林思銘最後表示,民主社會中,程序是制度防線,也是民意多元表達的空間。將制度化程序汙名為「封殺」,將合理決策歸咎於單一委員的獨權,不僅誤導民眾認知,更破壞立法權運作基礎。公督盟應收起政治鬥爭的雙重標準,還國會公正、公平與理性討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