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農業處攜手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執行蜻蜓目生態調查,共完成一百廿一種蜻蜓目成蟲(含亞種)及圖檔拍攝九十種以上水蠆圖文收集工作,出版「蜻蜓竹跡 新竹縣蜻蜓生態資源」一書,孕育新竹縣第一本專業蜻蜓圖鑑,也發現新竹縣是台灣蜻蜓種類最多的縣市,期盼透過調查成果讓更多人對蜻蜓有進一步的認識以及重視生態保育。
縣長楊文科表示,希望透過這本書能讓更多人對蜻蜓有進一步的認識,瞭解蜻蜓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指標物種的角色,增加對蜻蜓及生態的興趣,一同保護蜻蜓多樣性,攜手守護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讓更多人認識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初版印製五百本,分送中央相關生態研究單位、縣轄各國中小及文化局圖書館典藏,供生態及教學參考。
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表示,協會每年將調查資料製作生態展板、標本、蛻殼、水蠆活體及動態影像紀錄,於植樹節等相關活動進行導覽解說,透過有經驗之社團專業解說,互動教學方式,近距離觀察蜻蜓及豆娘姿態與其生命蛻變的過程。
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會長黃家富表示,蜻蜓棲地非為陸地與水域,在羽化前的稚蟲水蠆在水中食肉,彷如「水中的老虎」;總幹事劉創盛說,在羽化期水域旁的草做為支點協助羽化成蟲,修剪草木時須特別留意羽化期高峰。劉創盛也指出,蜻蜓細蟌科如青紋細蟌就是小黑蚊的天敵,因此也期望藉此提升蜻蜓保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