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改善台中市大智排水的水域環境、提升生態與人文價值,台中市政府水利局以「生態復育、社區共創、教育推廣」為三大核心,推動「大智排水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第一期」,並於日前舉辦開工前地方說明會,邀集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相關機關及在地民眾,共同凝聚水環境保育共識,攜手打造永續共榮的河川願景。
水利局長范世億指出,此計畫除改善大智排水河岸環境外,更與中興大學深化合作,於校內雲平樓設置「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作為該區域水文化推廣與環境教育的長期據點,由中興大學USR團隊負責營運管理,持續推動大智排水、旱溪排水與綠川等流域的教育與交流活動。 此外,計畫亦設定指標物種的復育與棲地營造目標,並與南門社區發展協會、大里區祥興社區發展協會簽訂維護管理意向書,推動後續的認養維護、生態觀察與紀錄工作,為河川生態永續管理奠定基礎。

水利局說,此工程總經費六千七百九十四萬九元,由中央補助百分之七十八,計五千三百萬元;地方自籌百分之二十二,計一千四百九十四萬九千元,範圍北起喬城路、南至大智路,全長約四百公尺,預計於今年四月二十八日正式開工,工程內容包含新建二百公尺人行道,形成串聯「台中之心」與「城南之心」的重要水岸步道廊帶,完善都市環狀網絡,並融入水文化與環境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