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女兒陳香伶院士參與台灣美術院2025《維度綻放》大展受矚目

陳香伶以清朝刺繡詮釋女性議題的油畫新作〈烈愛〉。(陳香伶提供)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台灣美術院2025年度大展《維度綻放》,共有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家陳香伶與其他傑出教授、藝術創作者組成的台灣美術院院士共40人參與展出,陳香伶院士以清朝刺繡詮釋女性議題的今年油畫新作〈烈愛〉備受矚目,展期至5月6日。

出生於台南的陳香伶,在美國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獲得美術碩士學位後,歸國即定居台南,現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及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副教授。數十年來專注油畫為主要創作媒材,以精緻細膩的寫實畫風見長。陳香伶自小具藝術天份,於台南女中高三時即以全國第一名優異成績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除了曾獲系美展西畫第一名外,參加校內外美術比賽皆屢獲大獎,大三更榮獲全省美展西畫類首獎,也是台灣唯一曾獲兩次奇美藝術獎肯定的女性藝術家。

陳香伶陸續於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台灣藝術教育館、各地文化中心、生活美學館、公私立美術館及畫廊舉辦多次個展,並參與數百場聯展;近幾年展覽足跡更是擴展至海外,曾至中、日、韓及新加坡、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義大利威尼斯展出,其作品除私人藏家收藏外,亦被國父紀念館、國美館、南美館、奇美博物館以及中正紀念堂等重要藝文機構典藏。陳香伶以藝術創作為職志,不但是優秀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多年來常獲邀擔任國內外重要美術比賽評審,是備受肯定的專業藝術家;因其藝術傑出的創作成就,兩年前獲聘成為台灣美術院院士,今年二月即與台灣美術院院士遠赴法國巴黎大皇宮參與「Art Capital 巴黎首都藝術展」,此展覽獲得法國總統及文化部的支持,堪稱是一年一度的國際藝文盛會。

陳香伶擅長以清朝刺繡物件來詮釋女性議題,此次遠赴巴黎大皇宮展出的油畫創作〈烈愛〉,這次亦在中正紀念堂展出。此件畫作中的清朝紅色蟒袍是婚嫁的象徵,她以此做為創作主要元素,是在反思婚姻對現代女性的意義;豔紅的嫁衣代表熾熱的愛戀,布面上的金色吉祥紋樣則隱涵對婚姻的期許,藉此探討以愛為名的婚姻,對於女性而言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且是無我的全然奉獻。陳香伶以其精緻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清朝古衣的典雅華麗,絲綢布料獨有的特殊質感,猶如珍珠、猶如翡翠,曖曖內含光,低調卻不失優雅地閃耀著光澤。畫筆也是繡針,密密繡畫的既是絲綢上斑斕的彩圖,也是跌宕曲折卻展現出精彩的人生。陳香伶身為女性,經歷了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人生階段,遭逢了生死離別及苦難,她在作品中繪出她自身經歷的昇華,只有在深沉的黑暗幽邃之中,才能盡現生命艷燦的光芒。她以積累的生命經驗參照和多年以來對古老刺繡的執戀,敘說身處男性主宰威權體制下的女性自覺,藉由古典寫實油畫技法的層疊筆繪,揭露潛藏內心許久的壓抑,探索閨秀刺繡之於古代女性的寓意以及現今女性存在的價值與自我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