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大葉大學資訊工程系主任蔡渙良、助理教授陳縣繡指導研究生楊皓宇開發「具積體電路匯流排介面的無線交流電能監測通用模組的系統性創新實作」,運用電壓電流感測器與資訊系統,讓產業碳足跡盤查智慧化,且發明專利成本不到三千元,比市售產品更具成本效益,參加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二0二五系統性創新研討會暨專案競賽,勇奪專案競賽獎金牌。
碩士生楊皓宇表示,歐盟已在二0二三年十月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灣也要求高碳排產業要在二0二六年提交碳盤查報告,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帶來的法規變動,產業需要新技術來協助溫室氣體監控和產品碳足跡盤查。
他說,實驗室團隊運用電壓與電流感測器,結合韌體運算技術,開發「具積體電路匯流排介面的無線交流電能監測通用模組的系統性創新實作」,感測電壓和電流後,馬上計算出電壓、電流、功率、用電量、功率因子、頻率六項電氣參數,通過無線網路上傳資料到雲端物聯網系統,讓管理者即時掌握用電情況與計算碳足跡,一旦發生異常會馬上發送電子郵件通知。
蔡渙良指出,這項發明不但適用於常見的一一0V、二二0 V單相交流電,也能用於工業用的三相交流電,電能數據在長期收集後,還可以導入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算法進行分析,提供節能策略。相較於市售的電力功率表要價格三萬到四萬元,此專利產品的成本大約為二五00元至三000元,更具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