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白喬茵卅日主張,市府必須重新檢討資源配置,搭建起一套完整且可持續的創業扶植體系,不只給釣竿、釣魚也要教,這才是青年局存在的意義。
白喬茵指出,今年才過四個月,就看到青年局投入超過一千四百萬元的預算在其他局處的活動中,淪為小金庫的功能:包括七百卅五萬元用於觀光局主辦的燈會、六百六十五萬元用於教育局主辦的兒童節市集。
白喬茵認為,若是能透過活動熱度,讓年輕人在市集中找到發揮的舞台,沒有不行,但活動過後,商家的知名度是否因此打開、業績是否向上拉抬,才是青年局得做的效益追蹤,而且,青創類型非常多,市府卻只想得出提供場地讓人擺攤這一項?
白喬茵表示,只是,高雄市青年局真的有成為年輕人創業的後盾嗎?不是活動扣著「青創」兩個字,就能幫助到年輕人。
她提到,對比之下,桃園市青年局務實地幫青年做了好多事,不只每年花六千多萬維運九個青創基地,更在去年邀其他縣市合辦青創博覽會,只花四百萬元的預算就成功吸引了一百組優秀青創團隊與廿家頂尖創投加速器參與,最終創造出五千萬元以上的潛在訂單。
白喬茵強調,高雄不能繼續停留在一次又一次的短期活動上,如果希望青年在高雄扎根,就必須重新檢討資源配置,從補助、活動,走向長期的技術培訓、行銷支援與投資媒合,搭建起一套完整且可持續的創業扶植體系,不只給釣竿、釣魚也要教,這才是青年局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