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中國附醫醫師投書《The Lancet》,指台灣健保體系在疫情衝擊下的結構性困境,卻引發衛福部與院方連番反應,甚至啟動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對此,民眾黨立委陳昭姿一日說,如此處理方式讓人憂心醫療現況是否還有容納批評與改革聲音的空間。
立委陳昭姿表示,針對上述相關投書,其在數據引用上確實存在問題,例如死亡率的計算基準未清楚說明,護病比的比較也有可議之處;但不代表兩位醫師指出的困境是虛構的。
陳昭姿認為,不能因為討論醫療現實而一刀切地貼上「抹黑」標籤,更不應該動用倫理審查機制來壓制專業意見。畢竟,這不是抄襲、不是造假,更不是違反倫理的醫療行為。
她指出,與其懲罰指出問題的人,不如讓我們回到數據與制度本身,像是台灣醫療人力過勞低薪、病房壓力高、重症照護能量不足等。
陳昭姿說,即使這篇文章在數字上出現偏誤,討論本質仍值得社會認真面對。錯誤的數據,不代表結論全然失真;而正確的警訊,也不該被行政機關蓋牌或打壓。
我國的健保制度讓我們曾經驕傲,但這不代表它不能也不該被檢討。陳昭姿強調,只要願意拿出正確且具代表性的資料,就能更精準描述醫療體系的困境,讓改革討論回到專業與事實上,而不是情緒與權力的對決;同時,要呼籲台灣衛福部,請讓說真話的醫師可以安心發聲,而不是成為寒蟬效應下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