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加入自然城市平台

 

大坑步道周遭具有豐富的植生景觀。(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響應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正式加入「自然城市平台」(CitiesWithNature),成為台灣第一個參與此國際平台的城市。加入平台後強化生態保育與永續發展策略,與全球城市互相交流,攜手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

農業局說明,「自然城市平台」由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及大自然保護協會等國際組織共同推動,致力支持城市發展與自然共存,鼓勵城市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目標融入城市規劃和發展中,為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做出貢獻。

新社花海構築出美麗的花海景觀。(記者徐義雄翻攝)

台中市成為全球第三五六個、全台第一個加入該平台的地方組織,與世界各城市共享生態保育經驗、導入創新策略,展現台中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積極角色。

農業局說,台中市在地理位置上是重要的石虎族群廊道,轄內的烏溪水域孕育了保育類淡水魚巴士銀鮈,大肚山地區則留存了環頸雉的棲身之處。另外包括高美濕地、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及七家灣溪等,多樣的動植物生態讓台中更顯與眾不同。在遊憩觀光、城市規劃及自然保育之間,台中市精進政策取得平衡發展,以擁有全台最美海景夕陽的高美濕地為例,設置木棧道引領民眾親近濕地,減少對核心區及緩衝區的干擾,潮間帶能持續孕育豐富生態;每年舉辦高美濕地生物多樣性生態體驗及陸蟹巡守活動,民眾親近濕地獲得正確的生物多樣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