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組青創聯盟 打造綠色台灣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面對全球循環經濟與淨零轉型浪潮,同時為強化青年創業動能,環境部六日成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象徵政府與青年攜手打造「綠色台灣品牌」的具體行動。

其中八家青創廠商搶先至「循環再設計中心」展出成果,包括開發飲水地圖APP、將蜆殼再利用為鈣循環清潔劑、運用麵包邊角料釀造永續啤酒等,充分展現綠色創業的多元潛力與產業量能。

環境部表示,百億投資、市場串連、完善法規是推動循環經濟的具體三箭。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循環經濟是實現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面對關稅考驗,總統賴清德亦指示要以「Green MIT」打造綠色台灣品牌,並以珍稀資源的內循環來因應。

環境部長彭啓明說,資源循環產業是我們的伙伴,公私協力參與循環經濟相當重要。環境部已成功向國發會爭取百億元「綠色成長基金」,預定五月底正式公布內容,支持減碳與循環經濟相關項目,協助企業發展,除了針對具規模的公司進行千萬元以上等級的投資外,也規劃針對中小型微創類型企業進行百萬元等級的投資。

至於通路方面,環境部將攜手其他部會,協助媒合國內外通路,以串連市場;在法規部分,「資源循環推動法」草案環境部已大致完成,預估下半年送入立法院。

彭啓明強調,透過「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的成立,將有效串接產業鏈資源,擴大循環經濟規模,打造蓬勃的綠色經濟生態系,實踐「零廢棄、真永續」的願景,也盼民眾在生活上進行廢棄物源頭減量,以及優先選擇資源循環的產品與服務,一起用新台幣支持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