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六日新公布增加兩批澳洲進口的冷凍豬腳檢出萊克多巴胺,目前累計已有三批澳洲豬肉含有萊劑。由於食藥署不公布豬品流向,多個縣市政府自行啟動標示查核暨抽驗專案。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三批進口豬肉含萊克多巴胺,都在規定範圍內,因此放行,尊重廠商處理。
日前從澳洲進口冷凍豬腳二十二公噸多,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萊劑),雖低於標準的0.01ppm,已引發關注。六日新增兩批共四十七點二五公噸澳洲的豬肉,被檢出含有萊劑0.002ppm、0.003ppm。台北市衛生局即日起到五月底啟動專案,到傳統市場、餐飲及連鎖通路抽驗豬肉二十件,並查核原產地標示三百件。
衛福部長邱泰源在立法院受訪表示,從民國一0一年起美牛進口以後,就開始嚴格按照規定稽查,在二十四萬件美牛中,八千多件含有萊克多巴胺,但都在標準內,所以按規定放行,一一0年起美豬也是嚴格抽驗。最近發現有三批含有萊克多巴胺,基本上都在規定內,因此放行,尊重廠商處理。
媒體詢問,是否考慮去掉美豬的產地標籤。邱泰源表示,就是按照科學根據、國際標準,以及市場嚴格稽查,「我們都保持現況」。
食藥署長姜至剛指出,新來出的兩批澳洲豬肉與前一批萊劑豬肉為同一製造廠,但屬不同進口貿易商。
姜至剛表示,政府是秉持公開透明、揭露檢驗的資訊讓民眾安心,至今邊境報驗牛肉及牛雜碎共計二十四萬九千六百零九批,檢出萊克多巴胺計二千四百九十三批,其中,檢出萊克多巴胺超標不合格為六批,不合格批均退運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