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明:重啟核能不確定因素多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環境部長彭啟明八日接受廣播電台專訪時,就重啟核能議題指出,以日本為例,重啟核能是非常花錢、花時間,且重啟核能在台灣面臨的不確定因素相當多,重啟核能難以納為淨零排碳之發電選項。

彭啟明指出,核能安全並非由環境部主管,對是否使用核能不預設立場,但從淨零角度出發,歡迎低碳排的電力,但台灣的核能電廠四十年前興建時,並無環評機制,也沒有很好的斷層評估,如果要重啟,建議要比照現在環評的做法,也就是要做核廢料、地質安全、核安等完整評估。國際上對核能機組有延役或重啟,也有淘汰,是看民眾共識而定,環境部在處理環評時常要面對正反兩方的衝撞,重啟核能可以開放討論,但應讓大家了解所需花費的時間和費用,認為在台灣重啟核能的溝通成本很高。

彭啟明以日本重新啟用核電廠為例,光是一個機組的審查程序,最短二年,最長十一年,相關花費估計要四百到一千億元,相當花錢也花時間,重啟核能不確定因素太多,很難納入淨零選項。

由於核三廠二號機於十七日除役後,台灣地區火力發電占比高達百分之八十四,彭啟明對此指出,新加坡火力發電占比更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所以新加坡正努力想從澳洲拉一條四千公里的海纜,以向澳洲購電,台灣未來能源要靠創新,甚至可以發展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