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社區是一個共享資源、共同生活的空間,更是一個可以實踐互助與關懷的場域。為了鼓勵社區成為更有溫度的生活圈,台中市政府社會局推動「福利社區認證」,希望透過認證,提升在地社區的參與,提供多元照顧服務與活動,從長輩到孩子,每個人都能在社區找到歸屬感並且安心生活。
社會局長廖靜芝表示,福利社區須具備完整運作的社區團隊如志工隊、班隊、守望相助隊,推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兒少、婦女、身障服務或家暴防治等福利服務。除此之外社區志工及幹部仍須不斷的充實自己,參與相關訓練,才能穩定提供服務,期望輔導更多社區通過認證,質量並重推動多元福利,帶領台中邁向幸福宜居城市。
台中市目前有六0個社區發展協會,今年有八十九個社區發展協會通過福利社區認證,相較一一二年首度辦理三十個社區通過,福利社區三倍增。社區利用內外部資源和人力,推動各項福利服務,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福祉。例如:太平區興隆社區,建置「貓頭鷹步道」提供民眾舒適環境,亦辦理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關懷據點,打造舒適高齡友善的環境;神岡區北庄社區有感於長者比例高,辦理巷弄長照站、老少共學和長者圓夢等活動,將為社區帶來更多的活力和溫馨。
台中市政府社會局推動「福利社區認證」,就是希望這樣的在地力量能夠被看見、被支持。讓社區成為人與人共助、共好、共學的所在。每一個用心經營的社區,都是台中幸福城市的拼圖。下次路過這些社區,別忘了放慢腳步,感受社區溫度,台中市社區,真的不一樣了。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