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引言】在維多利亞港的海風中,體驗紫禁城的呼喚
在維多利亞港的璀璨天際線旁,一座揉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國際的嶄新文化地標矗立於西九文化區,它便是2022年正式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不僅是香港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一座打開中國古代文明寶庫的窗戶,讓觀眾近距離感受數百年來皇家收藏的瑰寶。本文將從博物館的外觀建築設計、交通資訊、展廳安排幾方面,帶領讀者一同走入這座融合藝術與歷史的殿堂。
【建築外觀】金銅光芒中的書卷與宮牆
初見博物館,那獨特的建築外觀便吸引住目光。金銅色的外牆在陽光下閃耀著溫潤光芒,像極了紫禁城屋頂的琉璃瓦,又彷彿一本徐徐展開的書卷,象徵歷史長河的延續。設計師嚴迅奇先生以現代建築語彙巧妙融入中國傳統元素,讓這座建築既前衛又含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不同層次的美感與隱喻。
【交通資訊】從港鐵到維多利亞港的藝術之旅
從中環或九龍搭乘港鐵,便可輕鬆抵達。建議搭乘機場快線或東涌線至九龍站,出站後沿著清楚指示步行約十分鐘即可到達博物館。沿途可欣賞到維港的景致與西九文化區的藝術氛圍,未進館已充滿期待。
【展廳介紹】走進九大展廳的文化饗宴
進入館內,迎面而來的是高挑寬敞的挑空大廳,映襯著木質與金色調的溫潤質感。九個展廳橫跨五層樓,各具主題特色。最受矚目的,是從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展而來的珍貴文物,許多文物更是首次離開北京,在港展出。
【紫禁萬象與宮廷一日】
「紫禁萬象」展廳讓人一窺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細膩。無論是精緻的御用瓷器、雕工細膩的玉器,還是皇后的吉服袍,都展現出古代工藝的巔峰。
「紫禁一日」展廳以互動多媒體與沉浸式體驗,帶領觀眾穿越回清代皇宮的日常。從早朝的嚴肅禮儀到午間的宮宴、從妃嬪的閒雅生活到皇帝的書房,透過聲光影像的包圍,讓人彷彿也置身其中,親歷一日宮廷時光。展覽中的互動裝置,讓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是親子同遊的亮點之一。
【流光彰色與修明武備】
若是對瓷器有興趣,「流光彰色」展廳絕對不容錯過。展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進展廳不久就可見一件明永樂時期的「青花雲龍紋天球瓶」,不論器型與發色均佳,尤其是典型的永樂龍更是霸氣外露。
「修明武備」展廳則陳列許多關於清代的軍事文物,包括冷兵器的弓、刀等。展品中有一件「克復貴州新城」畫,展示了清時期的戰爭畫面。
【器惟求新】從古到今的藝術對話
除了古典文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也不乏當代藝術的創新詮釋。「器惟求新」展廳邀請當代藝術家以現代手法重新演繹傳統題材,透過裝置藝術、數位媒體等多樣形式,為古老的文化注入新生命。對年輕觀眾來說,這是一個親近歷史卻不覺嚴肅的平台。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東西文化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不定期推出國際特展,此次展廳9正展出「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出近150件來自故宮博物院、凡爾賽宮收藏的珍貴文物,展現出清朝與法國在十七、十八世紀,工藝、文化、藝術等領域的交流與互動。
【結語】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旅行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它是一個讓歷史與現代交織、讓藝術與公眾互動的文化平台。從建築設計到展覽策劃,處處體現出對古典文化的尊重與創新詮釋的勇氣。透過來自北京故宮的珍品,配合香港在地的策展觀點與科技手段,這座博物館成功建立了一座通往中華文明核心的橋樑,也為香港在國際文化版圖上增添了一筆濃墨重彩的標誌。參觀完畢,彷彿從一段跨越千年的旅程中回到現實,心中卻多了一份對古人智慧與美學的敬佩。
若您計劃來香港旅遊,不妨預留半天或一日,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走走,讓這座融合歷史與當代、傳統與創新的博物館,成為您旅程中一段獨特又美麗的記憶。
台南市文物協會於民國74年成立至今已歷40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入會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