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法官協會及女法官協會十九日分別發布聲明,強烈反對部分立委推動的法庭直播修法提案,認為事實審法院開放直播將嚴重衝擊司法獨立與當事人權益。法官協會直言,法院不是流量秀場,當事人更非網紅,呼籲立法機關暫緩通過相關修正案,避免司法淪為民粹審判的工具。
法官協會聲明指出,公開審理乃事實審法院基本原則,除依法不公開之特殊案件外,民眾均可旁聽開庭;法庭全程錄音、判決書公開查閱等機制,均能有效監督司法運作。協會憂心,若貿然開放直播,法院恐成秀場,當事人猶如網紅,心理壓力增大,證人出庭意願受挫,且國民法官身分易遭「肉搜」,威脅無罪推定與訴訟權保障。
此外,修正草案僅賦予被告聲請直播權,卻未照顧民事原告、告訴人、被害人及證人等各方陳述權;同時,我國未設置英美法系中對藐視法庭之制裁,無法阻止民眾二次轉錄、截圖後作不當利用,無異於放大侵害隱私與影響審理正當性之風險。
女法官協會也發表聲明說,回顧民國一0六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曾有人倡議重大矚目案件直播審理,但當時即主張必須經過完整政策評估。協會指出,自一一二年一月一日國民法官法實施後,透過公開審理及人民參與,已大幅提升透明度與社會信任,無需再倚賴直播工具;若未能同時就證人證述真實性、訴訟權保障、輿論干擾等面向提出配套,恐對審判公正、程序公平及司法尊嚴造成重大衝擊。
兩協會並建議,關乎基本人權之重要修法,應先透過專家座談、公聽會及跨界協商,廣納法官、學者、律師、當事人及社會大眾意見,審慎評估實施時機與範圍;唯有在完善配套、確保程序正義與人權保障的基礎上,才能穩健推動司法改革並維護司法公信力。
中華民國法官協會強調,「法庭直播」非解方,匆促立法恐淪為政治操作或媒體炒作的工具,反使法院與當事人淪為關注焦點,最終傷及司法信賴。協會呼籲立法院各委員務必三思,暫緩相關條文通過,並在更全面的討論基礎上,尋求更周延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