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消防署二十日於台北舉行「救護技術員教科書及教學用緊急醫療救護單項技術操作手冊新書發表會」,正式對外介紹新版教材的編撰成果,展現我國在到院前緊急救護教育訓練上的積極作為。此次教材修訂結合衛福部一一四年施行的《救護技術員管理辦法》及最新實證醫學,歷時近一年完成,並邀請日本東京消防廳救急部長永野義武等專家共同見證,並就未來台日合作機會進行交流。
消防署表示,新版教材首次整合初級與中級救護技術課程,並新增六大核心章節,包括緊急醫療救護職業安全、長者緊急醫療救護、戰術緊急傷患救護(TECC)等,強化實戰導向。其中TECC技術源自軍事醫療經驗,專門針對高風險環境下的傷患救護,透過快速止血、傷情評估等技術提升存活率。同時,《教學用緊急醫療救護單項技術操作手冊》新增多項實作技能,例如初級救護技術員可執行血糖測試及十二導程心電圖使用,中級救護技術員則新增骨針注射及ETCO2監測等,並特別強化止血帶操作與填塞止血法,掌握黃金救命時機。
此次教材編印獲林堉璘宏泰公益信託經費支持,內容更趨完善。消防署指出,教材同步申請國際標準書號ISBN,為未來與國際救護體系交流奠定基礎。自一一三年七月成立編輯委員會以來,共邀請全國七十位醫療指導醫師及緊急救護教官共同參與,確保內容貼近實務需求。日本專家團隊在會中肯定台灣救護教育的國際視野,並分享東京消防廳在緊急醫療品質管理的經驗,雙方將進一步合作開發教學資源。
消防署強調,救護技術員是到院前急救的第一線守護者,新版教材將全面應用於全國消防單位訓練。未來除持續強化專業教育外,也將推動「全民皆可急救」理念,透過社區講座、學校課程等管道,提升民眾緊急救護知識與參與度。根據統計,近年國人因突發疾病或意外送醫的案例中,現場即時急救能大幅提高存活率,新版教材的實戰化設計將有效強化整體救護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