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於2025年5月17日假臺大霖澤館舉辦「第七屆福智思想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實體及線上總計逾4000人參與。福智佛教學院校長如得法師於開幕時提出「福智思想」就是「幸福的思想」,真正的幸福是源於內心的穩定與連結,核心的本質就是慈悲與智慧。研討會由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執行長如法法師以「譯經事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專題演講,說明福智團體真如老師秉承日常老和尚心願擘劃譯經事業的脈絡、發展,傳持清淨圓滿的中觀正見。大會特別安排由福智佛教學院校長如得法師主持的「從終身學習園區到國際心靈生態村」座談會,深入探討福智團體如何結合在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透過全人教育、低碳智能、共生聚落、循環經濟、健康照護等面向,重建以傳統價值為主的互助共好社區生活型態。研討會發表多篇論文,內容豐富多元,與會者都感到透過學術的探討,更能體認到佛法悲智圓融的生命力、活力與希望。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執行長如法法師在「譯經事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專題演講開始即表示,真如老師將譯經事業定義為一種聞思事業,整個譯經院的核心價值,就是「傳承伊始,聞思以繼,修證為終」。如法法師也指出福智兩位師長對於發展譯經事業的宏願,日常老和尚:「學弘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培養沙彌,以成譯事。」真如老師:「我此生的使命,就是將大師的中觀正見傳譯入漢地。」於是,月光國際譯經院的成立即在補足漢地佛經往昔的缺漏-大般若的傳承。
如法法師提列以下開展宏大譯經事業的面向:依學習體制脈絡而訂譯事、搜羅故本、釐定譯法、法脈傳續與編定成藏;其中,福智團體於法脈傳續所作之功至關緊要,包含真如老師開講《奢摩他》、《毗缽舍那》;真如老師講授《道次略義》、《修心八偈釋》、《無上三珍寶譚釋》、《紫檀林度母讚釋》等新譯經典;啟建居士佛學院之現觀課程,舉辦辯論營,大慈恩五大論課程深研以及居士宗旨行持班等。
日常老和尚及真如老師指出初學之人欲入般若現觀殿堂,必須先學習道次之學。而道次之學,最初始於阿底峽尊者的《道炬論》,後來由宗喀巴大師撰寫《菩提道次第廣論》弘揚。近代法尊法師將《廣論》翻譯成中文後,經日常老和尚宣講而見聞於漢地。福智團體傾盡全力、矢志不移地,為保留人類珍貴遺產而再啟譯經的莊嚴巨輪。
由福智佛教學院校長如得法師主持從「終身學習園區」到「國際心靈生態村」座談,福智佛教學院副校長曾旭正及福智僧團清幢法師分別就全人教育、農業創新、低碳智能、共生聚落、循環經濟、景觀療癒、健康照護等七大發展主軸,以營造客觀環境達到增上生共業網,將國際心靈生態村的成果展現給與會大眾。創建心靈生態村也是日常老和尚多年的心願,國際心靈生態村的目的-社區即是道場,以居民熟悉的「放伴的模式」恢復社區照顧網,形成居民互助共好的生活型態,透由社區公共生活體驗找回居民鄰里間美好的傳統文化及價值。
與會大眾普為實踐的案例所感動,互動交流意猶未盡,亦有留言表示收穫良多。福智文教基金會將持續透過舉辦研討會,讓社會大眾了解福智團體發展承續老和尚的思想底蘊,以及實踐所參與社會責任的非凡意義,更是全人類慈悲與智慧的幸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