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十九日發生於三峽北大國小前的重大車禍事件,震驚全台。這起事件除了讓高齡駕駛議題再次浮現檯面外,也再度凸顯現行學校周遭的通學環境,在提供給學子的安全保障上,相當不足。時力新竹市議會黨團二十二日召開記者會呼籲竹市府注意校園周遭交通安全設計,不能等發生事故後,再亡羊補牢。
議員蔡惠婷提到她二0二二年去韓國考察交通的經驗,韓國的措施包括在學校周邊擴大一個街區,設置兒童保護區,最好辨認的方式就是道路上會漆上大片磚紅色,標示兒童保護區,速限只有時速三十公里,只要超速,罰金加重為兩倍。十一年前,南韓的交通事故死亡率跟台灣都是吊車尾,卻在短短十一年間大幅改善,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一倍之多。
議員林彥甫舉例日前去新加坡考察,校園周邊的行穿線結合減速平台,讓車輛經過行穿線必須降速,又或是在銀髮區透過彎曲道路、立體楔形標線讓車輛自動減速。

議員廖子齊表示,她近日接獲多起家長陳情,要求在學校周邊設置測速照相設備。然而,通學區的安全設計必須回歸交通工程的本質,透過實體分隔、人車分流、減速帶、設置行人專用時相等硬體設施,主動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更應從道路設計與設施完善等方面著手。
對此,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指示新竹市警察局,針對交通繁忙或鄰近交通要道的國小校園周邊,加強校園護童勤務,並與各國小導護志工及協勤民力合作。同時,對各類違法駕駛加強執法,透過提高見警率,提醒汽機車駕駛減速慢行、遵守交通規則,保障學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