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津貼修法 憲妃各有主張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與林俊憲在台南市長初選競爭白熱化之際,雙雙拋出調整《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的修法主張,針對津貼金額調整頻率與排富門檻進行較勁。兩人版本各有側重,選戰味濃厚,也讓老農津貼再度成為國會熱門議題。

陳亭妃修法版本,主張將「每四年調整一次」修正為「每年調整一次」,並明訂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平均成長率超過百分之三時,須即時調整發放金額。此外,她主張將農業外所得門檻提高至六十萬元,土地與不動產合計調高至九百萬元,並建議刪除法條中「暫行」字樣,強調該津貼制度已非短期措施,應具長期法制定位。

陳亭妃表示,三十年來制度門檻未變,嚴重脫離實際生活狀況。不少農民擁有的是祖傳農地或耕作用地,並非投資型不動產,制度不應因地價上漲而剝奪老農權益,應從根本改善評估機制。

另一方面,林俊憲與同黨立委郭國文聯合召開記者會,主張將農業外所得標準提升至六十萬元,不動產與土地門檻調高為八百萬與六百萬元,並維持四年一調制度。他指出,自一0一年津貼金額七千元以來,隨物價指數上升,目前已調整至八千一百一十元,但排富門檻仍停留在一百年的標準,已不合時宜。

林俊憲強調,應避免修法變成「喊價競賽」,希望行政院能整合各立委意見,儘速提出一致性版本。他指出,根據內政部資料,全國土地現值已自一百年每公頃二千零五十萬二千元漲至去年的三千六百二十九萬五千元,漲幅超過百分之七十七,足以證明目前排富條件應檢討。

郭國文表示,自己是首位提案調整排富條件的立委,農業部卻將老農津貼與其他八項社福津貼併案處理,導致修法遲滯。他呼籲農業部應將老農津貼視為退撫制度,獨立處理優先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