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日本東京大學攜手合作推動的「跨越黑潮-復現三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成功以非動力的原木獨木舟,從台灣橫渡至琉球群島,驗證舊石器時代人類具備遠洋航行的能力。這項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發表,為東亞史前人類的海上擴張提供珍貴的實驗佐證。
此計畫由東京大學海部陽介教授與史前館前副館長林志興領銜,結合台日雙方跨國團隊在二0一七至二0一九年間進行實驗。二0一九年團隊以舊石器時代石斧等工具製作七點五公尺長的原木獨木舟,從台灣出發,成功航行超過一一0公里,橫越黑潮至琉球群島的與那國島。
這項挑戰證明當時人類不依賴風帆等現代動力技術,也能憑藉船隻設計、體力與天文導航知識完成跨海遷徙。史前館已將實驗航行過程全程影像記錄,傳至YouTube頻道,開放民眾觀賞。
海部教授指出,根據動物分布、海流分析約三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時代人類定居沖繩列島,「沖繩路線」極可能由台灣遷徙而來。
此外,台灣研究員張育綾博士以電腦模擬輔助分析,進一步證明即使在三萬年前的海洋環境條件下,使用獨木舟穿越黑潮也是可能的路徑選擇。這項結合實地實驗與科學模擬的研究方法,突破過去對舊石器時代航行能力的認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