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府辦理地方型SBIR計畫,今年邁入第十八屆,三十日舉辦一一三年度輔導十九家、四類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成果發表。縣長張麗善說,從九十七年迄今輔導投入補助超過一億五千多萬,儘管縣府財政拮据,仍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政策,展現雲林產業多元發展的量能。
張麗善指出,雲林縣農、漁、畜牧業不僅與智慧科技結合,也透過在地大學創新產業學院共同協助輔導,使產品精進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本屆SBIR成果,多家業者展現創新實力,農產加工類有業者以在地鳳梨開發寵物食品,開創農產新用途;結合虎尾糖與古坑咖啡研發冷凍即食「黃金糖燻雞」與「焦糖咖啡雞」,業者更運用再製牡蠣殼開發高鈣麵,滿足樂齡營養需求,也有透過物理萃取開發鰻魚營養品。

此外,文化創意類聚焦健康與教育,包含高齡友善數位照護系統,整合送藥、提醒、量測、諮詢等功能,推動在地健康數位轉型;並有業者深耕花生產業,與在地文化,推廣在地食農教育。工業四點0類,豐漁水產導入智慧化無人飼料船,解決蛤蜊的養殖在人工、成本、氣候與餵養上的困難,大幅的提升水產競爭力。業者巧思創造新的產業藍海,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價值,領先業界同行,成為價格和價值的決定者。
成果發表會中,張麗善親自頒發一一三年度結業證明,並特頒發SBIR年度榮譽獎予表現優異兩家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