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內政部三十日公布防空避難指引,說明避難位置選擇、防護姿勢及行動指引等三大面向。避難位置以地下空間優先,若在車上無法離開,應壓低身體至車窗以下;面對爆炸威脅應立刻趴下,並保護頭部。
總統府廿六日舉行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議,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全民防空演習七月十五日起陸續登場,預計六月底發布防空避難指引。
根據指引內容,避難位置為地下空間優於地上、室內優於室外;遠離外牆原則,是指避開門窗與外牆,選擇躲在與爆炸源至少有兩道牆的後面;遠離危險物品是指避免靠近易碎物品、瓦斯桶等易燃或可能爆炸物品。
針對不同情境,指引也訂有明確行動準則。當防空警報響起,民眾應優先進入地下室或防空疏散避難設施,若無法及時進入,但身處室內,應遵循遠離外牆原則,避開外牆與門窗,就地保護頭部,並避免位於最高樓層;若在戶外,則應迅速進入最近建築物、涵洞、地下道,採取防護姿勢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