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招生 維持每年1300人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近期清華、中興、中山三校醫學系增額引發爭議議,醫師公會全聯會、各縣市醫師公會、基層醫療團體與台灣醫學生聯合會等醫界團體發聯合聲明強力反對;行政院三十日開會確認醫學系招生,含教育部、國防部核定的招生名額,維持每年一千三百人。而清華大學、中興大學與中山三校後醫系的名額,仍待醫學教育會與全國醫學院校校長會議討論後才能決定。

教育部日前同意當初以公費生名額設系的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為自費一般生,且招生名額由原二十三名調增為三十五名,使得醫學系招生名額可能從一千三百人爆增,已逾原有總量管制原則,醫界近日不斷抗議教育部未經與各方協商就增加醫學系錄取名額。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召集衛福部長邱泰源與教育部長鄭英耀協商醫學系招生總名額,會中確認每年錄取之醫學系學生以一千三百人為上限,且此名額包含由教育部與國防部核定招生數,且醫學系招生名額的調整,須經醫學教育會與全國醫學院校校長會議討論並取得共識後,才得以調整。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衛福部的立場與醫師團體一致,主張醫學生招生總名額不應突破一千三百人上限,當前醫師人力問題核心在於分配不均,而非總量不足,這也是衛福部目前關注的重點,政府已推動包括健康台灣深耕計畫與偏鄉照護計畫等多項政策,改善偏鄉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聲明指出,堅守一千三百名額制度並非為醫界自身利益,醫學生教育資源本就有限,過度擴充將嚴重壓縮教學品質、增加訓練負荷、衍生其他醫事人力問題,最終導致醫療品質受影響,造成政府、社會與醫界三輸局面。

周慶明表示,依據國衛院對醫師人力評估研究,目前醫師總供給已足以支應未來需求,重點應在人力分布與誘因設計,而非盲目擴招。未來有關醫學系設置、招生規劃與人力政策研議,應正式納入醫界、醫學教育團體與醫學生代表等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