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堂到路口 新北在地化交通安全教學 讓學生「看見危險、預防風險」

三多國中《「交」道好運》公開課。(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強化學生交通安全素養,新北市教育局自111學年度起率全國之先,將交通安全教育正式納入課程計畫,並於112學年度首創研發在地化交通安全教學示例;繼113年完成國小1至6年級教材後,今(114)年再推進完成國中7至9年級教學示例,全面深化學生交通風險辨識與行為安全意識。為推動教學實踐,近期辦理3場次國中交通安全教育公開課,課程內容融合通學路口模擬、小組討論通學危險區域、數位工具繪製交通安全地圖等,讓學生在實境中學會「看見危險、預防風險」,體驗兼具實用與趣味的交通安全學習。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自105年起即跨校成立交通安全教育專業社群,長期深耕交通安全教育。113學年度正式成立交通安全教育輔導團,延聘專家學者擔任顧問,並由交安績優學校校長及具實務經驗教師組成輔導團隊,協助各校發展課程、設計教案與辦理教師研習,建構完整輔導體系,全面落實交通安全教育。

板橋國中學生練習自行車騎乘。(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交通安全教育輔導團總召、柑園國小校長程煒庭指出,本次公開課結合交通部交通安全課程模組與新北市在地化教學示例,透過團員親自示範授課,提供各校教師觀摩交流契機,帶動學校將實務案例、影片討論、情境模擬等教學策略納入課程,協助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養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為習慣與風險辨識能力。

首場公開課《交安中學堂—單車任我行》由板橋國中蕭愉靜主任進行演示,透過危險騎乘行為辨識與模擬路口判斷互動,引導9年級學生學習正確單車騎乘觀念與應變技巧,增強預防事故能力。

板橋國中學生練習依標線騎乘自行車。(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第二場公開課《「交」道好運》由三多國中吳源偉主任講授,將校園周邊實景融入課程,結合學生自身通學經驗,引導辨識路口潛藏風險,提升學生危機應對與交通倫理意識。8年級學生陳俊祥分享,以前覺得騎自行車只要遵守紅綠燈就好,上了課才發現原來內輪差與視野死角這麼危險,要更謹慎留意、保護自己。

第三場公開課《安全「感」》由柑園國中胡竣豪老師以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使用平板繪製通學交通安全地圖,並透過討論認識「看得見≠安全」、「預判風險」等核心念。7年級學生陳品卉分享自己畫出從家到公園的危險路段後,更懂得晚上騎車一定要裝車燈及走單車專用道。8年級程馨誼同學則提到上課後更清楚了解騎自行車時絕不可以跟貨車並排,大型車內輪差在司機視角會有死角,非常危險。

柑園國中《安全「感」》公開課。(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透過公開課程觀摩,不僅提供教師教學參考與啟發,也讓學生在參與中理解交通規則與風險情境,強化危機意識與防範能力。未來將持續擴充多元教材與示例,精進教師專業發展,讓交通安全教育在校園落地生根,全面提升新北學子道路安全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