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場升級衛生環境 跑跳空間助產蛋率增逾1成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組成跨領域專家輔導團,協助傳統籠飼蛋雞場變更高級衛生,並導入新式設備,多了跑跳空間,產蛋率從七十五點八%提升至八十九點四%,同時將雞糞經乾燥處理轉化為肥料。

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表示,近年來極端氣候與禽流感等疫病威脅,對養禽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生產效率與雞群整齊度不一,蛋價容易因缺蛋而波動。

另外,傳統蛋雞場常露天堆置雞糞,易孳生病原且造成空氣汙染,黃振芳說,近兩年畜試所組成畜牧、獸醫與生物機電專家輔導團隊,協助蛋雞場業者導入水簾通風、省工設備,並透過改善飼養方式,讓蛋雞場升級。

畜試所副研究員蔡銘洋指出,傳統蛋雞場是將蛋雞飼養在籠中,轉型的現代化蛋雞場採平飼,也就是讓雞有較開放空間可以跑跳運動,增加活動面積。

蔡銘洋說,蛋雞平均在一百二十天大時,才會產蛋,之前必須供足夠營養及預防生病,才能長成健康的蛋雞。

蔡銘洋強調,經畜試所輔導的蛋雞場,蛋中雞(還未達產蛋階段的蛋雞)整齊度由七十八%提升至八十六%,產蛋率由七十五點八%提升至八十九點四%以上,以一萬隻蛋雞規模的蛋雞場為例,產蛋率每天可多生產七箱蛋(一箱二百顆),若以每箱約七百元計算,每天可增加約四千九百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