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鼓勵農友種田兼做保育 推動生態服務給付說明會七日起跑並受理申請

花蓮縣政府希望透過給予「生態薪水」,鼓勵農民創造有利生物多樣性,讓生產和生態結合,營造幸福的生活。(花蓮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為保護淺山和平原的農田與濕地生態系,花蓮縣政府配合中央推動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預計於七日開始受理申請,並規劃於七日至十日間在花蓮縣北、中、南各區辦理總計八場次說明會,希望透過給予「生態薪水」,鼓勵農民創造有利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物種生存的環境,讓生產和生態結合,營造幸福的生活。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從一一0年起開始推動「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一一三年度共計輔導本縣四十六位農民維護重要農田棲地面積總計約四十二公頃、輔導本縣一百二十九位農民營造友善生態農田棲地面積總計約八十七公頃,顯示花蓮縣政府在推動生態保育方面的成果和決心。

花蓮縣府強調,「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涵蓋水田和水梯田,單筆農地面積0.一公頃以上即可申請。該計畫分為棲地維護、棲地營造與棲地成效給付三個層級。其中棲地維護給付基本要求包括田區維持終年蓄湛水狀態,且全期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

縣府指出,本項獎勵金經查核通過,每公頃水梯田最高可獲得新臺幣三萬元給付,水田最高可獲新臺幣二萬元給付,另外要特別注意是本項獎勵金相同申請範圍已領有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獎勵造林、農糧署綠色環境給付之生產環境維護、有機農業獎勵及補貼或其他相同性質之補貼者,不得重複請領本項獎勵金。

縣府表示,棲地營造給付方面,分為「保全」與「活用」二種營造類別工作,「保全」以增加農業生產地景的多樣性,如草生田埂、生態溝、生態池、田埂加寬、田埂及邊坡種植草毯和綠籬、友善移除外來種等棲地改善工作,每人最高可獲新臺幣一萬元給付;「活用」以發揚傳統智慧、循環使用自然資源,如辦理所申請棲地維護範圍內之動植物生態觀察紀錄每週一次,若完成十六週以上者,每年最高核發一萬元獎勵金。

農業處長陳淑雯說明,位於本方案實施範圍的吉安鄉、壽豐鄉、光復鄉、豐濱鄉、瑞穗鄉、玉里鎮、富里鄉、卓溪鄉水梯田或水田農友,符合資格即可申請加入本「生態薪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