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隨著穿戴科技融入日常生活,智慧手錶與心電感測器已成為現代人健康管理的利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四日上午於院內大廳聯手舉辦「心動列車:運用穿戴裝置監測心律不整」衛教講座,期望提升大眾對心律不整的警覺,推動科技輔助健康的觀念。
講座中指出,心律不整與中風、猝死息息相關,卻常被忽視。心臟內科醫師鄭文涵表示,像是心房顫動這類常見異常,在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民眾容易誤以為只是壓力或睡眠問題,等到出現中風或心衰竭,才發現早有徵兆。鄭醫師強調,穿戴裝置如智慧手錶、心電圖紀錄器等,已具備光學感測與單導程心電圖功能,能偵測異常節律並即時發出警示,猶如隨身型心律監測器。對於有心律不整家族史、三高病史或常感心悸的族群,更是一項重要的預防工具。
講座現場也安排互動問答與有獎徵答活動,讓健康知識以輕鬆方式傳遞。陽明交大醫院副院長曹玄明呼籲,透過穿戴裝置與正確衛教,讓預防醫學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強化心臟健康意識,進一步打造全民健康守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