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深耕在地 打造青銀樂居城鎮

師生與地方居民一起創作茄芷袋結合鋁線創意手作吊飾。
將藺草與茄芷文化結合,製作文化創意商品之茄芷帆布購物袋。
 文圖/中華醫事科技大學USR團隊

 (三)以文創茄芷
   傳承農村特色工藝

 後壁區出產臺灣特有的三角蔥藺草,傳統農村婦女採集藺草,輾壓後加以編織成藺草袋,又稱為「茄芷袋」,販售以貼補家用,隨著時代的變遷,「茄芷袋」改以尼龍為線材,以裁縫車加工而成,而傳統藺草編織工藝,也隨著老師傅的凋零日漸沒落,面臨傳統工藝無人傳承的窘境。

由國際鋁線專家詹惠娟老師(右一)與後壁茄芷阿嬤工作坊兩位茄芷阿嬤進行文創商品設計與討論。
 未免珍貴文化資產消失,中華醫大師生深耕社區,致力創新加值後壁藺草文化,透過實作活動與社區茄芷阿嬤共同辦理共事工作坊,結合創客實踐精神,將傳統技藝導入創新創意元素,一同發揮巧思,為藺草編織開創無限的可能。
 師生舉辦共事工作坊,將藺草工藝做異業結合,舉凡協同國際鋁線專家詹惠娟老師,設計系列精緻鋁線配飾;協同長年耕耘稻草手工藝的臺灣稻藝工坊張淑娥執行長,利用在地稻草設計具有祈福意涵的注連繩(????)吊飾等。將藺草工藝、鋁線工藝、稻草編織工藝互相結合,導入時尚元素,使藺草工藝得以與時俱進,持續流傳。
 中華醫大USR團隊透過藝能培力技轉,使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技藝,能夠運用創意加值,得以精緻化、商業化、產業化,並將其產出效益回饋至社區,培植社區傳統工藝發展力,打造社區工藝產業鏈,讓傳統工藝文化得以保存,強化在地文化軟實力。
由台灣稻藝工坊張淑娥老師(前排左二)指導注連繩的編織方法。

 (四)挖掘潛力特色景點
   飄散在地旅行味

 漫遊北臺南小鎮,農鄉中的香格里拉「後壁區」。藉由107-108年中華醫大開設系列跨領域社會實踐課程,遊、賞、品後壁稻田四季的美好景致,體驗四季在大地上譜出的更迭變奏曲。其中,長照系王靖婷教授以積極自我實現、適度享受生活與合宜欣賞人生的角度,引領課程學生進行區域潛力景點踏查,企圖挖掘溪北地區的觀光輕旅新能量,活絡地方新生機。
 課程藉由年輕學子的視野票選北臺南夯景點,再由點連接成線,開發設計地方旅遊兼手工藝實作的遊程,組織踩線團,例如後壁線「菁彩茄芷:逗陣趣後壁」、柳營線「乳獲人心fun柳營」、東山線「綠野窯鄉:我與東山有個約會」、玉井線「長相絲:玉見美井」深沁鄉野農村。此外,也拍攝行銷影片,打亮曝光度與打響知名度。

中華醫大國際生參與夏季遊程「盛夏玉荷飄粽香」,配合時令進行食農教育包粽子、拔花生。
 而由課程學生所創設的踩線團為基礎,進一步為當地開發「盛夏玉荷飄粽香」、「金秋空谷覓幽蘭」、「暖冬田園焢窯樂」等季節遊程,安排時令系列食農教育與手作體驗,親炙土地進行生態導覽,進行多層次的五感享受。
 中華醫大深化在地觀光軟實力,鍵結國際不遺餘力,以海外青年共宿營隊和打工換宿方案,透過社群媒體將遊程行銷至海外,並邀請國際生、國際學者一同走踏並見習臺灣成功的社區營造場域,藉此在國際舞台上閃耀臺南鄉野農村、活絡地方經濟。
仕代平安─元氣不老藝陣團,老有所用,「舞」動健康。

 (五)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轉動社區銀髮能量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資料顯示,臺灣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變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再者長期城鄉發展失衡,造成嚴重經濟落差。有鑑於此,老年安養服務、銀髮身心照護、平衡城鄉資源成為不容忽視的議題。
 隨著醫學進步,疾病的威脅已不若從前令人聞之色變,人類在醫療科技的庇護下越來越長壽,銀齡生活成了重要且需要審慎規劃的人生課題。人生下半場步入黃昏時,並非只能嘆息「風光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總要在生命的最後璀璨一次。後壁仕安社區有一群老年人,在護理系教師林家玉、呂昀霖的奔走號召下,讓社區的爺爺奶奶們動員起來,組成不老藝陣團、元氣熟齡超模團,不僅經常受邀在社區的節慶活動表演歌舞,更是當地米萃系列保養品的最佳代言人。
 誰說斜槓是年輕人專屬,這群舞動人生、玩出生活樂趣的阿公和阿嬤,成了地方產業行銷影片的熟齡超模,親自見證米萃保養品使用前後的差異。而在活動過程中,也透過青銀互動讓大學生與樂齡老人培養出如爺嬤孫輩的情感,為爺奶們單調的老年生活增添光彩,減緩晚年孤寂感,青年學子透過一連串的實際參與與銀髮族的互動,成為日後投入銀髮秘書產業的生力軍。

 (六)翻轉偏鄉社區
   點亮返鄉就業路

 生於斯長於斯,人親,土親,家鄉情。目前後壁面臨農村老化,青年人口外流的窘境,為了改善逐漸蕭條的狀況,並再現後壁風華榮景,華醫積極為在地培育人才,在籌組跨領域系所團隊的積極媒合下,食品營養系畢業校友高誌鍵不僅創立菠特傑蔬果烘焙坊,更協助後壁仕安社區合作社研發簡易有趣、老少咸宜的米麩餅乾手作DIY課程,技轉在地單位並有效融入該地特色遊程,順利推動地方農產精緻化、高值化,藉以帶動觀光效益,吸引人潮進駐。有鑑於後壁區成功範例,進一步複製經驗於東山區,營運小農紅龍果加工,製作紅龍果牛軋糖、紅龍果鳳梨冰品、歐式麵包等,並持續輔導番社蔬果聯盟進行販售。
 令人欣喜的是,在執行自主學習、創新相關課程中發現,陸續有青年返鄉投入開發在地產業,例如參與後壁頂長社區營養照護的食營系許育菁校友,在中山醫學大學研究所繼續投入食品衛生安全計畫;曹惟茜校友,任職於「達康運動保健中心」,積極推廣銀髮健身產業,翻轉傳統銀髮保健觀念,利用健身以預防銀髮肌少症。
 中華醫大致力為在地培育人才,期盼在有系統的專業訓練之下,培育更多年輕新世代,落實並善盡社會責任,促進在地經濟與能量永續營運、永續發展的目標,藉以翻轉偏鄉社區,點亮返鄉就業路,再現地方能量新猷。      (全文完)

即時

玉井採芒果 親子DIY水果粽

記者張淑娟∕玉井報導 玉井淺山故事館...

台中北屯工地工人墜地下3樓 頭部受創吊掛送醫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北屯區敦...

落石崩塌停電 梨山地區民生用電搶修復電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梨山地區六日上...

蜘蛛大盜潛宅搜刮財物 警埋伏追緝到案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北市警局中正第...

近期新聞